在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浇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关乎整个管廊工程的耐久性与安全性,需从多环节严格把关。
其一,混凝土开仓浇筑前期准备工作不容忽视。在正式浇筑前,必须精准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含气量,这两项指标直接关联到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成品质量,唯有确保其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范标准,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达标后,随即制作两组试块,一组作为同条件试块,用于模拟实际工况下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另一组为标养试块,在标准养护环境中养护,待满足相应养护龄期要求后,及时进行抗压试验,以此严谨判定混凝土强度是否切实满足设计预定强度值。倘若工程对混凝土有抗冻抗渗特殊要求,同样需依循标准流程制作抗冻抗渗试块,并开展专项试验,保障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稳定。
其二,底板与顶板浇筑环节把控精细度要求极高。施工时,一方面要运用专业测量工具与精准操作,严格掌控底板、顶板的标高,杜绝标高偏差影响后续管廊装配及使用功能;另一方面,确保底板和顶板达到设计厚度,不容许出现厚度不均的情况。收面作业分两次精细操作,旨在打造光滑坚实的混凝土表面。首次收面在振捣工序完毕后迅速展开,操作人员手持铝合金杆,仔细刮平混凝土表面,而后依据预先设置的标高控制点,拉设标线核查平面平整度,保证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第二次收面选在混凝土初凝关键时刻,启用磨光机轻柔二次抹压,促使混凝土面进一步紧实、光滑平整,有效防止表面裂缝产生,提升耐久性。
其三,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立墙浇筑与顶板浇筑协同作业且要点突出。立墙宜与顶板同步浇筑,以此强化结构整体性。浇筑立墙前,先行对立墙和底板施工缝处进行妥善处理,使用专业工具凿除浮浆以及不密实部位的混凝土,随后开展凿毛作业,确保凿毛率高达 90% 以上,使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形成理想的粗糙面,增强粘结力。凿毛结束,采用鼓风机强力吹扫或高压水枪冲洗,彻底清除杂物,保障结合面洁净。墙体浇筑启动前,在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接茬部位,均匀铺筑 50mm 厚特殊过渡层,此过渡层可选用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标号一致的水泥砂浆,或者同配比去除石子后的混凝土,有效避免接茬处出现薄弱层。鉴于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墙体通常较高,立墙混凝土务必遵循分层分段连续浇筑原则,每层浇筑厚度精细控制在 300mm 以内,现场特制分层尺杆,为施工人员提供直观准确的厚度参照,实时把控浇筑厚度。同时,浇筑全程密切关注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严格限制在 2m 以内,通过设置溜槽、串筒等辅助设施,防止混凝土因自由下落过高而发生离析现象,确保墙体混凝土浇筑质量均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