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的施工规划中,充分利用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设计优势以降低施工难度与工作量是关键要点。鉴于该模具的设计底面标高与原地面标高近乎持平,这就极大地缩减了开挖量。为进一步优化施工流程,尽可能缩短顶程、减轻工作负担,在选定工作坑位置时,特意将其开挖点尽量靠近现有线路的坡脚,如此布局既贴合地势,又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土方作业。
对于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的工作坑底板,选用 C20 钢筋混凝土作为构筑材料,精心设计其厚度为 30cm,以此确保底板具备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承载后续施工及管廊运行的压力。在正式浇筑底板之前,需先在其下部基础均匀铺设一层 10cm 厚的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铺设意义重大,它能够显著增强工作坑与地基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升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工作坑的抗滑能力,为整个施工过程筑牢根基。不仅如此,沿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顶进方向,在底板下方每隔 3m 精准设置一道地锚梁。地锚梁的规格经过严格核算,其埋入深度达 0.35m,宽度为 0.3m,长度与底板宽度完美契合,施工时地锚梁与底板同步浇筑,二者紧密结合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同时,在工作坑底板上部,同样以 3m 为间距,合理安置一对导向墩,导向墩如同精准的导航仪,为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的顶进过程提供精确引导,确保其沿着预定轨迹前行。
再看工作坑后部的构造,它主要由后背桩、后背墙以及夯填土协同组成,各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承担顶进过程中的反作用力。后背桩选用高强度的 C30 钢筋混凝土进行预制,其高度设定为 2.5m,厚度达 0.8m,为保证其稳固性,将其埋入工作坑底板表面以下 1.0m 深处;后背墙则采用 M10 浆砌片石精心砌筑而成,墙体厚度达 2.4m,总高度为 5.1m,深入底板表面以下约 2.0m,后背墙整体宽度延展至约 9.0m,宽大厚实的后背墙与后背桩紧密相连,再加上夯填土的压实巩固,三者共同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支撑屏障,为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的顺利顶进提供坚实可靠的反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