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配式综合管廊模具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与养护环节的质量把控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管廊的结构强度与耐久性。
一、混凝土振捣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作业同步进行振捣操作时,振捣棒起着关键作用。需特别强调的是,浇筑过程绝不能以振捣替代平仓工序,两者各司其职,缺一不可。插入式振捣棒是常用工具,在实际操作时,务必垂直插入混凝土,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如此方能确保振捣效果均匀且深入。插点布局要均匀合理,严格控制在振捣棒有效振动半径范围内,逐点有序移动,不得出现任何遗漏,保障混凝土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振捣。
判断每个振点振捣是否到位,有明确的标准:当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气泡完全消散,且呈现出均匀的浮浆状态时,方可认定该振点振捣达标。倘若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振捣棒需插入下层混凝土 100mm 深度,这一操作能有效强化上下层混凝土的粘结,消除两层间接缝隐患,使整体结构浑然一体。
振捣全程要时刻警惕,振捣棒严禁触碰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一旦发生接触,极有可能因振动引发钢筋移位、预埋件松动、模板变形等严重问题,给工程质量埋下巨大隐患。尤其在靠近立墙模板区域振捣时,为辅助振捣效果,需同步配合使用橡胶锤或木锤,轻轻敲击立墙模板,促进混凝土密实填充模板边角部位。
二、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养护工作刻不容缓。对于通水箱涵的底板与顶板部位,收面工序一结束,应立即铺设塑料薄膜,这层薄膜如同给混凝土表面穿上一层 “防护衣”,起到锁水保湿的初步功效。在此基础上,再加覆棉毡布,进一步强化保温保湿性能,并配合定时洒水,确保混凝土表面时刻处于湿润状态,为水泥水化反应创造理想环境。
立墙混凝土的养护时机稍有不同,需待模板拆除后开启。养护方式与底板一致,即苫盖洒水,全方位保持混凝土湿润,促进强度稳步增长。整个养护周期不得低于 14 天,期满后进行强度检测,以验证混凝土质量是否达标。
若施工恰逢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给混凝土养护带来极大挑战。此时,除常规养护措施外,必须额外增添保暖举措,诸如搭建暖棚、包裹保温材料等,尽一切可能抵御低温侵袭。同时,依据实际气温状况,适当延长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正常硬化,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保障装配式综合管廊的整体质量。